置若罔闻

置若罔闻

参考词语

‧付之罔闻 ‧置若勿闻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zhì ruò wǎng wén

解释:置,放着。罔,没有。置若罔闻指虽有耳闻,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不加理会。※#语或出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卷九.阁臣相搆》。△置之不理

典故说明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了妖书事件,祸连诸多朝中大臣,惊动全国上下。当时神宗已立长子为太子,即日后的光宗。而极为受宠的郑贵妃连生三子,有人便写了一篇文章,说郑贵妃谋立己子,并直指皇帝将来会改立太子。由于内容均为胡乱推测之语,时称之为妖书。神宗看了非常生气,下令锦衣卫查办,要找出写这篇文章的人,处以极刑。一时间,倾朝都笼罩于妖书的阴影下,许多大臣因此受到牵连。当时的大学士沈一贯素与礼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贯的学生,但郭正域一直对沈一贯不服,时常忤逆他,沈一贯因此怀恨在心。妖书事发后,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为。沈一贯知道郭正域的为人,不可能写下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不愿替他出言辩护,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听了大怒,下令将郭正域关起来,并免去他的官职。其他大臣见他命将不保,赶紧去向沈一贯说情,沈一贯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机。经历了这场事,郭正域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边的许多人却受到牵连,自己也被罢官还籍,最后死于家乡。朱国帧在他的书中提到这件事,认为沈一贯只因宿怨,对不利于郭正域的密报置若罔闻,不加理会,甚至利用情势顺水推舟,让这件事扩大,连累许多无辜的人。后来置若罔闻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指虽有耳闻,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不加理会。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虽有耳闻,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不加理会。

使用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例句

今天你如果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日后必将后悔!

他向来我行我素,对别人的指责与批评置若罔闻。

朋友的殷殷告诫,他都置若罔闻,才会有今天的下场。

不管妻子怎么吼叫,他仍置若罔闻地坐在那里,看着电视。

他所以会落到今日的下场,就是因为平日对朋友的告诫都置若罔闻。

虽然我的看法不见得十全十美,但他那置若罔闻的态度实在令人生气!

当主管的人假如对部属的意见都置若罔闻,怎能集思广益把公司办好呢?

辨识

近义词:充耳不闻、置之不理、置之度外

反义词:言听计从、铭记在心

置若罔闻及置之不理都有不予理会的意思。

置若罔闻强调明明听到了,却未能做出应有的反应;置之不理语义较广,亦可表示把事情搁在一旁不处理。

置若罔闻置之不理辨似例句

○○对于朋友的告诫,他都~,终于落得完全挫败的下场。

ㄨ○我们老板终日沉迷酒色,公司的事一概~,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参考词语

付之罔闻

汉语拼音:fù zhī wǎng wén

解释:犹置若罔闻。见置若罔闻条。

明.徐光启《徐光启集.卷四》:又闻其驰檄清勾,海内骚动,百姓恨入骨髓,而彼付之罔闻也。

置若勿闻

汉语拼音:zhì ruò wù wén

解释:犹置若罔闻。见置若罔闻条。

清.陈确〈雒蜀论〉:子瞻愤中讪诋,不为无过,然是口语之伤,非有不解之仇,置若勿闻可也。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