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
浮光掠影
参考词语
‧掠影浮光 ‧浮光略影 ‧游光掠影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释:浮光掠影之掠,典源作略,略通掠,为轻拂、轻拭而过的意思。浮光掠影指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语或出清.冯班《钝吟杂录》卷五。后亦用浮光掠影比喻文章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走马看花、浮光漾影
典故说明
浮光掠影,指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都是指虚幻而难以深入观察的事物。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清代冯班《钝吟杂录》卷五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冯氏纠缪的对象是宋代严羽所写的《沧浪诗话》。严氏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有一段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氏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谈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冯班认为严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来描述诗的写作是大有问题的。诗是用来言志,也就是用来说出意念的,只是为了把感情充分发抒,所以演变成咏歌,这虽然和正常言语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说不落言筌呢?诗也可以拿来表述讽刺的情感,这也就是论理呀!怎么可以说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认为严羽的见解就像严氏自己形容盛唐诗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样,都是浮光略影,看起来似有见地,其实就像一个人的脚跟没踏在地面上一样,是相当地空泛,不可信的。后来浮光掠影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浮光略影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也用来特指文章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
使用类别:用在敷衍随便的表述上。
例句
这本书要精读,不能以浮光掠影为足。
《老残游记》写得很深入,绝非浮光掠影地看看就能完全领会。
二
语义说明:比喻文章或言论的内容肤浅空泛。
使用类别:用在文章肤浅、言谈空泛的表述上。
例句
这种浮光掠影的言论,难以令人信服。
议论必须确有根据,若只是浮光掠影,人云亦云,有何价值?
这篇论文表达的思想只是浮光掠影,所见欠缺深度,结语当然不着边际。
三
语义说明:形容印象不深刻。
使用类别:用在印象不深的表述上。
例句
浮光掠影忆往事,不堪回首话当年。
人生如梦,梦中所见只是浮光掠影罢了。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我当年住在北平的时间很短,如今只有些浮光掠影的印象。
那些地方我虽去过,但脑海中的浮光掠影,现在已模糊不清。
辨识
近义词:走马看花、蜻蜓点水
走马看花及浮光掠影都有观察粗略,不仔细深入的意思。
走马看花侧重于因匆忙以致印象难以深刻;浮光掠影则侧重于态度轻忽,以致见解肤浅。
走马看花浮光掠影辨似例句
○ㄨ因为行程紧凑,我参观每座博物馆都仅止于~而已。
ㄨ○议论必须确有根据,若只是~,人云亦云,有何价值?
参考词语
掠影浮光
汉语拼音:lüè yǐng fú guāng
解释:即浮光掠影。见浮光掠影条。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历观古人所云,此是何等郑重事,可轻心掉弄?如只是掠影浮光,天下何者不可为,必要作诗?
浮光略影
汉语拼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释:犹浮光掠影。见浮光掠影条。
清.冯班《钝吟杂录.卷五》: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游光掠影
汉语拼音:yóu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释:犹浮光掠影。见浮光掠影条。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原其初,岂无一知半解、游光掠影,居然谓文外独绝,妙处不传,不自知其识之堕于魔,而趣之沉于鬼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首下》:顾以儱侗为圆融、为通脱,游光掠影,于少陵未有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