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

参考词语

‧分路扬镳 ‧扬镳分路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释:分道而行,形容各走各的路。#语本《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河间公齐》。后用分道扬镳比喻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各奔前程

典故说明

分道扬镳原作分路扬镳。北魏时,有个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时首都洛阳的行政长官。他个性强悍,任何事都不轻易退让。有一天,他乘座车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车也迎面而来。由于两方都人马众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让才能通过。照理说,官小的人要让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职来论,李彪是中央官员,元志只是地方首长,应该要礼让。但元志个性强硬,加上是皇亲国戚,硬是不肯让步。双方因此闹得不可开交,决定去找皇上评理。李彪见了孝文帝说: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区区一个洛阳市长怎么可以这样和我对抗呢?元志反驳说:我是国都所在的洛阳市长,洛阳城里每个人都归我管,哪有比照其他地方官,让中央官员先走的道理?孝文帝听了很无奈,也不去评断谁是谁非,就笑着说:好啦!好啦!你们别吵!洛阳是我的地方,我说了就算,把路分成两半,你们两人以后各走各的就好啦!元志和李彪两人听到皇上这么说后,就拿着尺到外面,量了道路的宽度,然后分成两半,各走自己的那一半。后来分道扬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各走各的路。

使用类别:用在各自行动的表述上。

例句

从此我跟你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天下无不散筵席,我们在此分道扬镳,互道珍重吧!

自从我跟他在花莲车站分道扬镳以后,就没他的音讯了。

语义说明:比喻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

使用类别:用在各自发展的表述上。

例句

他俩同居多年,终因志趣不合分道扬镳。

我们合伙关系既已终止,从此分道扬镳了。

他们本来个性志趣就不同,分道扬镳实属必然。

任务既已完成,我们也好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了。

当凤凰花开的季节,就是同学们要互道珍重、分道扬镳的时候。

我们虽是多年同学,但毕业后,两人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去了。

既然我们的意见如此分歧,不如早早结束合伙关系,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吧!

辨识

近义词:各奔东西、各奔前程

反义词:并行不悖、齐头并进、志同道合

形音辨误

镳,音ㄅ|ㄠ。马口中所含的铁环。不可写作镖。

分道扬镳及各奔前程都有各走各的路的意思。

分道扬镳的用途较广,可用在志向、兴趣、感情等不相契合而造成的分手;各奔前程侧重在目标相异,多用于志向不同的时候。

分道扬镳各奔前程辨似例句

○○虽是军中老友,但退伍后,两人~,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里谋求发展。

○ㄨ既然我们的意见如此分歧,不如早早结束合伙关系,~,各奔前程吧!

参考词语

分路扬镳

汉语拼音:fēn lù yáng biāo

解释:即分道扬镳。见分道扬镳条。

《魏书.卷一四》: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南史.卷三三》: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

扬镳分路

汉语拼音:yáng biāo fēn lù

解释:即分道扬镳。见分道扬镳条。

《隋书.卷一》: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