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

放浪形骸

参考词语

‧形骸放浪 ‧形骸脱略 ‧放浪形迹 ‧放荡形骸 ‧脱略形骸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fàng làng xíng hái

解释: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放浪形骸指放纵性情于形体之外。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用放浪形骸形容纵情放任,不受世俗礼教约束。

典故说明

修禊是古代的一种民间习俗,阴历三月上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人们会在水边洗濯,借此以除不祥和祈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以及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王彬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聚会,举行修禊之礼,并且赋诗饮酒,世称兰亭雅集。那次盛会有二十六位参与者做了三十七首诗,后来集结成《兰亭诗集》,王羲之则在会后,用鼠须笔、蚕茧纸,以行书写下一篇序文,说明当时聚会的盛况,并且抒发个人的感怀。文章开头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参与者,并且描写兰亭附近的佳山胜水。紧接着诉说四周美景,且流觞曲水的活动也为与会人士带来不少的乐趣。再来则笔锋一转,导出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其中说到:人与人相处交往,共同生活在这世上,转瞬之间成为过往,有的人喜欢在室内和朋友相互诉说自己的理想抱负;有的人则会寄情于大自然之中,无拘无束。虽然彼此的取舍进退,千差万别﹔个性爱好,各有不同,一旦遇到喜欢的事物,而暂时感到满足愉悦时,根本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可是等到自己对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时,情感自然随着事物的改变而变化,感慨哀叹也就跟着来了。后来原文中的放浪形骸被摘出,形容纵情放任,不受世俗礼教约束。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纵情放任,不受世俗礼教约束。

例句

他才华洋溢却不被赏识,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

有些艺术家不喜被束缚,往往放浪形骸,游走四方。

他不畏世俗之见,总以放浪形骸的言行来凸显自己的信念。

过惯放浪形骸的生活,现在的他已难回到朝九晚五的职场了。

受到亲友的鼓励,他力图振作,决心脱离放浪形骸借酒浇愁的生活。

辨识

放荡不羁及放浪形骸都有行为放纵,为所欲为的意思。

放荡不羁侧重在不受约束,可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或性格;放浪形骸侧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表现,不可形容性格。

放荡不羁放浪形骸辨似例句

○○对于~的艺术家,一般人常用宽容态度接受他们。

○ㄨ他生性~,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细节。

参考词语

形骸放浪

汉语拼音:xíng hái fàng làng

形骸脱略

汉语拼音:xíng hái tuō lüè

放浪形迹

汉语拼音:fàng làng xíng jī

放荡形骸

汉语拼音:fàng dàng xíng hái

脱略形骸

汉语拼音:tuō lüè xíng hái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