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
参考词语
‧怪事咄咄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duò duò guài shì
解释:咄咄,感叹声、惊怪声。咄咄怪事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书空咄咄
典故说明
殷浩是晋代的大将军,和另一位将军桓温齐名,两人实力位阶相当,时常明争暗斗。殷浩原被封为中军大将军,要带兵平定关河的乱事。但在征讨姚襄时失败,桓温抓到这个机会上书皇帝,尽诉殷浩的罪状,使殷浩因此被贬为庶人,离开京城迁居到南方。殷浩被贬之后,仍然过着平静的生活,毫无怨言,只是每天对空写字。当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写什么,但就只看他写咄咄怪事四个字。可见殷浩虽嘴巴不说,心里仍然是气愤不平。咄咄是惊歎声,表示难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览.卷五○.地部一五.可蓝山》引《凉州记》:定据平凉,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叙述赫连定登可蓝山时,有好多只的狐狸绕着他嚎叫,赫连定拉弓射它们,却一只都射不到,因而惊歎地说:真是怪事!。后来咄咄怪事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使用类别:用在异于常理的表述上。
例句
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这个兴盛一时的古文明区域居然消失无踪,真是咄咄怪事。
如果是位国文老师,却常常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他的平均打击率高达四成五,今天却连连被三振,真是咄咄怪事。
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里,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从前男女拥吻被视为咄咄怪事,现在则已经见怪不怪。
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岂非咄咄怪事?
辨识
反义词:不足为奇、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参考词语
怪事咄咄
汉语拼音:guài shì duò duò
解释:即咄咄怪事。见咄咄怪事条。
清.张尚瑗〈仙霞关〉:七闽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