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参考词语
‧京师纸贵 ‧纸贵洛城 ‧纸贵洛阳 ‧衡阳纸贵 ‧都中纸贵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由于左思的〈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因而洛阳为之纸贵。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左思》。后用洛阳纸贵形容着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都城纸贵
典故说明
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是一个相貌木讷、口齿不清的人,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尽管文笔出众,也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左思对于写作文章十分用心,他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写成〈齐都赋〉,描写齐国首都临淄的风光。接着他又想写一篇关于三国时代魏、蜀、吴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赋〉。这时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选入宫,左思就借这个机会搬到人文荟萃的京师洛阳居住。因为左思从未去过蜀国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访当时的大文人张载,请教有关成都的风土民情。为了写成〈三都赋〉,左思花了十年的时间构思,他的家中到处挂着纸笔,连厕所和篱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灵感,他便立刻提笔写下。在创作的过程中,左思又觉得自己的学问不足,便向朝廷请求担任掌管图书的祕书郎一职,以便翻阅各种书籍,作为写作的材料。后来〈三都赋〉完成,却并未得到时人的重视。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笔并不比班固、张衡差,恐怕是当时的人不喜欢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听说皇甫谧是位著名的学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请教。皇甫谧看了〈三都赋〉之后非常欣赏,并为左思写了一篇序。后来张载为魏都的部分作注,刘逵也为蜀都、吴都两部分作注,卫权又写了略解。连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张华,都对左思的〈三都赋〉大加讚赏,认为左思的成就不输给班固、张衡等大文人。由于这些文人学者的推荐,左思的这篇杰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阳流传开来,人们竞相抄录,以致洛阳的纸价上涨。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洛阳纸贵,用来形容着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作品风行一时,流传甚广。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流行畅销的表述上。
例句
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这系列的武侠小说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许多人争相阅读。
我一面渴盼作品能使洛阳纸贵,一面又怕从俗而沾上江湖习气。
辨识
反义词:乏人问津
参考词语
京师纸贵
汉语拼音:jīng shī zhǐ guì
解释:犹洛阳纸贵。见洛阳纸贵条。
《北齐书.卷三六》: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纸贵洛城
汉语拼音:zhǐ guì luò chéng
解释:犹洛阳纸贵。见洛阳纸贵条。
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序〉: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纸贵洛阳
汉语拼音:zhǐ guì luò yáng
解释:犹洛阳纸贵。见洛阳纸贵条。
清.赵翼〈醉时歌赠春农同年〉:时来纸贵洛阳城,运去窗糊酒家牖。
衡阳纸贵
汉语拼音:héng yáng zhǐ guì
解释:义仿洛阳纸贵。见洛阳纸贵条。
宋.陈师道〈寄杜择之〉:兴来不假江山助,目过浑如草木春。农马智专吾不让,衡阳纸贵子能频。
都中纸贵
汉语拼音:dū zhōng zhǐ guì
解释:犹洛阳纸贵。见洛阳纸贵条。
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