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

参考词语

‧吊誉沽名 ‧沽名吊誉 ‧沽名干誉 ‧沽名弔誉 ‧沽名邀誉 ‧钓名沽誉 ‧钓誉沽名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解释:沽名,用手段谋取名声。※语或出《廙别传》。钓誉,用手段谋取讚誉。语本《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沽名钓誉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讚誉。△欺世盗名

典故说明

沽名钓誉系由沽名及钓誉二语组合而成。沽名在《廙别传》中可见。三国时期的刘廙,见到弟弟刘伟与魏讽交好,就劝谏他说:结交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学习别人的贤能之处。然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结党营私,不论人品,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诲。我看魏讽这个人,不修养自己的德行,只知道与人结交应酬,虚浮而不切实际,是个故意做作以谋取名声的人。我劝你要谨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来了!但是刘伟没有听从,后来魏讽果然谋反,刘伟也牵连被杀。钓誉则见于《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公孙弘是汉初的丞相,辅佐君王,奉行俭约,轻视财富,重视仁义,功劳甚大,因此在平帝时王元后的诏书中,曾经讚许公孙弘行事俭约,生活花费少于常规,以身作则,使民风淳朴,与那些穿着奇特服装来谋取声望的人完全不同。这两个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钓虚誉,后来被合用成沽名钓誉,用来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讚誉。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故意做作,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讚誉。

使用类别:用在矫求名誉的表述上。

例句

我不屑做这种沽名钓誉的事,这不是君子所当为。

这社会多的是沽名钓誉之徒,鲜有为善不欲人知的君子。

这种假善人专喜施予小惠,做些沽名钓誉的事,笼络人心。

纸包不了火,他这种沽名钓誉的人,终究还是会原形毕露的。

他可是用真心来参与慈善工作,和那些沽名钓誉之徒截然有别。

他做了一点善事就到处张扬,让人觉得他是利用为善来沽名钓誉。

我总认为世界上,沽名钓誉的人固然不少,而默默行善的人必然更多。

你纵然确实出钱帮了孤儿院,但如果借此来宣传自己,岂非难脱沽名钓誉的嫌疑?

辨识

近义词:欺世盗名、盗名窃誉

反义词:不求闻达、实至名归

形音辨误

沽,音ㄍㄨ,谋取。不可写作估。

沽名钓誉和欺世盗名都有用手段谋取讚誉、名声的意思。

沽名钓誉侧重于用尽手段或行为做作,刻意谋取好的名声;欺世盗名则侧重于用不正当的手段骗取好的名声。

沽名钓誉欺世盗名辨似例句

○ㄨ你纵然确实出钱帮了孤儿院,但如果借此来宣传自己,岂非难脱~的嫌疑?

ㄨ○一直到这幅真品画作出土,众人才知道这幅赝品的主人~。

参考词语

吊誉沽名

汉语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群音类选.诸腔类》:非是奴吊誉沽名也,只图一死,完全节义名。

沽名吊誉

汉语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沽名干誉

汉语拼音:gū míng gān yù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一齣》:风尘奔走,愁肠与谁剖?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也只要三策安邦国,一剑诛豪右。

《清史稿.卷四七七》: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沽名弔誉

汉语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弔誉没来由。

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一五齣》: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弔誉,试剑跃骢,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

沽名邀誉

汉语拼音:gū míng yāo yù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清史稿.卷二八九》:国家经制钱粮,岂可意为增减?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捐代完,沽名邀誉?

钓名沽誉

汉语拼音:diào míng gū yù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宋.李新〈上皇帝万言书〉:独于借书乞火居下位,不能媚上官以钓名沽誉。

钓誉沽名

汉语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

解释:即沽名钓誉。见沽名钓誉条。

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九齣》:常言道济人之急,并不是钓誉沽名做声势。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三》: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