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

剑拔弩张

参考词语

‧弩张剑拔 ‧拔刃张弩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释:(一)剑已拔出,弓已上弦,是搏斗就要开始的现象。形容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语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触即发、兵接弩张(二)形容书法笔力雄健。语出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典故说明

剑拔弩张原作拔刃张弩。新朝地皇三年时,刘歆因为二个儿子、女儿和门人被王莽杀害,非常伤心,又害怕自己可能大祸临头,于是与王涉、大司马董忠共谋兵变。但刘歆迷信天意,告诉众人要等掌理战事的太白星出现,才能举兵,以致错失先机。地皇四年,孙伋、陈邯向王莽密告刘歆将要谋反,王莽急召刘歆等入朝。盘问后,下令将刘歆等叛臣下狱。董忠欲拔剑自杀,这时侍中王望看到这种情形,就大声嚷嚷说:大司马要造反了!于是董忠马上就被护卫杀死。因为董忠是辅国重臣,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刘歆则是与王莽有几十年情谊的旧臣,因此王莽不愿让此事传开,导致内乱。所以当其他将领率领大军赶至时,大批兵士都拔出剑,弓也上弦,形势十分紧张。更始将军史谌告诉大家说:大司马董忠得了急性的疯病,已经把他杀了,现在没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见董忠已死,刘歆、王涉也只有自杀,这场密谋已久的兵变也就这么失败了。后来剑拔弩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

南朝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一书中,评论许多书法家的笔法。其中韦诞是三国魏著名的书法家和制墨家。他写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圣之称。袁昂认为韦诞的笔法: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意思就是说韦诞的书法,就像龙盘绕着,虎振奋欲起,笔力雄健。像剑已拔出,弓已张开,笔势豪放。后来剑拔弩张被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雄健。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

使用类别:用在危急紧迫的表述上。

例句

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让步。

他突如其来的一个笑话,缓和了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氛。

两国各在边境上部署重兵,形势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他们怒目相视,谁也不让谁,现场形成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语义说明:形容书法笔力雄健。

使用类别:用在笔力强劲的表述上。

例句

这匾额上天地正气四个大字写得真是剑拔弩张,气派非凡。

屋子里摆设虽然精洁,一幅挂在中堂的对联却是呈现着剑拔弩张的气势,透露着主人不凡的胸襟。

辨识

近义词:一触即发、箭在弦上

反义词:心平气和、相安无事

一触即发及剑拔弩张都可用来形容形势非常紧张。

一触即发冲突随时会发生,侧重于形容局势的紧绷;剑拔弩张已在备战状态,侧重于形容气势的逼人。

一触即发剑拔弩张辨似例句

○ㄨ这场贸易战,大有~之势。

ㄨ○双方就这样~地对峙着,谁也不肯先让步。

参考词语

弩张剑拔

汉语拼音:nǔ zhāng jiàn bá

解释:即剑拔弩张。见剑拔弩张(一)。

明.丰坊《真赏斋赋》: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清.范锴《汉口丛谈.卷三》:意自飞扬,恍若弩张剑拔;思无停滞,还同雨溅风抟。

拔刃张弩

汉语拼音:bá rèn zhāng nǔ

解释:犹剑拔弩张。见剑拔弩张(一)。

《汉书.卷九九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