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

参考词语

‧德尊望重 ‧德深望重 ‧德隆望尊 ‧德隆望重 ‧重望硕德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解释:形容人品德高尚,极有声望。语本《晋书.卷六四.简文三子列传.会稽文孝王道子》。△年高德劭

典故说明

德高望重原作德隆望重。自从东晋大臣谢安病死后,晋孝武帝便将大权交给他的弟弟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由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司马元显是司马道子的长子,因家世显赫,周围的人对司马元显极尽奉承巴结之能事,让司马元显自以为是一代英杰,无人可比。孝武帝也因他有辅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刘氏是会稽王夫人,所以让他享有高官厚禄,使司马元显更是目中无人。太皇太后驾崩时,孝武帝召司马道子入宫,司马元显认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声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慑于司马元显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后来德高望重这句成语就从原文德隆望重演变而出,用来指品德高尚,极有声望。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品德高尚,极有声望。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品德高尚的表述上。

例句

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李教授学识渊博,在校园里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董事长德高望重,公司上下同仁对他无不恭敬有加。

他德高望重,这次若由他出面交涉,想必能达成协议。

德高望重的总工程师在退休之后,公司仍继续聘他担任顾问。

刘教授对学术界贡献良多,极受国际推崇,是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辨识

近义词:功高望重、年高德劭、齿德俱尊

反义词:德浅行薄、德薄能鲜、德薄望轻

年高德劭及德高望重都有品德高尚的意思。

年高德劭侧重于年纪大而道德高尚;德高望重侧重于道德高尚外,并极有声望。

年高德劭德高望重辨似例句

○○王老先生~,颇受人尊敬。

ㄨ○他在政界不仅一言九鼎,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都要借重他~的声望,博取选民好感。

参考词语

德尊望重

汉语拼音:dé zūn wàng zhòng

解释:犹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

《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德深望重

汉语拼音:dé shēn wàng zhòng

解释:犹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

南朝宋.明帝〈下庐江王祎诏〉:而公常怀不平,表于事迹,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

德隆望尊

汉语拼音:dé lóng wàng zūn

解释:犹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重

汉语拼音:dé lóng wàng zhòng

解释:犹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

《晋书.卷六四》: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重望硕德

汉语拼音:zhòng wàng shuò dé

解释:犹德高望重。见德高望重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今宰相普三入中书,再出藩镇,重望硕德,元老大臣,人所具瞻,事无不历。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