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雷霆

大发雷霆

参考词语

‧雷霆之怒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dà fā léi tíng

解释:盛怒时大声斥责,声如雷霆,令人惊恐。形容大发脾气,大声责骂。语本《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暴跳如雷

典故说明

据《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载,汉献帝建安十年,曹操击杀袁绍长子袁谭,其弟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小国乌桓。曹操隔年又再追击,准备一举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二人转而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但公孙康顾忌袁氏窃己位,便斩袁氏兄弟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封他为襄平侯。公孙康死后,弟公孙恭继任,但等公孙康次子渊长大后,夺其叔父之位。魏明帝曹叡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但公孙渊对魏其实早有反意,曾与吴国密商抗魏之事,吴主孙权故而亦遣使者赴辽东,欲封他为燕王。可是公孙渊害怕此举会马上引发魏国的攻击,于是斩了吴国来使,并将首级送予曹叡。孙权因使者迟迟未回而知公孙渊背盟,大怒,想即刻出兵征讨。当时他的手下有一大将陆逊,熟知兵法,富雄才大略,颇得孙权的赏识与信赖。他认为此时出兵大为不妥,故上书劝谏说:公孙渊仗恃自己占有险要之地,便斗胆拘留本国使节,也不纳献以示忠诚,这样的行为确实可恨,才会使您在盛怒之下,完全忘了危险,不顾一切地想出兵征讨。然而,当天下纷扰如云,您在诡谲多变的局势当中,都还能把持英明的心智,先后击败曹操、刘备、关羽等当代豪杰,今日却因一点小事就发起这样大的脾气,犯了可能深陷危机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强敌都在伺机而动。这种轻率的举动,实在令人疑惑。况且您向来有四海之志,何必为区区的公孙渊妨碍大业,只要按部就班,所战皆捷,难道小小的公孙渊会不自动归顺吗?当下实在无须为那蛮荒的辽东之地,而舍弃固守现有的大好江山啊!孙权听了后便取消出兵的打算。但公孙渊终究叛魏,魏将司马懿带兵平乱,渊粮尽投降,与其子公孙修俱被杀害。当时陆逊劝谏孙权时就以雷霆之怒来比喻极度的愤怒,后来大发雷霆这句成语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大发脾气,大声责骂。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大发脾气,大声责骂。

使用类别:用在激愤恼怒的表述上。

例句

爸爸为了妹妹逃学的事而大发雷霆。

我看老总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我就没敢走进去。

他父亲要知道他做了这许多错事,一定会大发雷霆。

小弟偷了人家的东西,父亲大发雷霆地把他教训了一顿。

你看他那大发雷霆的模样,脸红脖子粗,吼到嗓子都哑了。

他大发雷霆时是很吓人,但直肠子脾气,发过火后很快烟消云散。

我一时说错话,原以为他听了会大发雷霆的,想不到他却不以为意。

他这个人脾气暴躁,只要一点小事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乱骂一通。

他指着小王的鼻子,大发雷霆地骂:谁让你碰这些东西的?现在打翻了,你说怎么办?

辨识

近义词:怒不可遏、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反义词: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和颜悦色

暴跳如雷及大发雷霆都是用来形容发怒的样子。 。

暴跳如雷侧重于急怒时跳脚吼叫的样子;大发雷霆侧重于极度愤怒并加以喝斥。

暴跳如雷大发雷霆辨似例句

○ㄨ他一听到这消息,气得~,但除了大吼大叫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ㄨ○小弟偷了人家的东西,父亲~地把他教训了一顿。

参考词语

雷霆之怒

汉语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

解释:大怒、盛怒。见大发雷霆条。

《三国志.卷五八》: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 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