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参考词语
‧打草蛇惊 ‧惊蛇打草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击打草丛以吓走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丙等知所警惕。※#语或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卷二。后用打草惊蛇比喻对付敌人时,行事不密,致使对方有所警觉,而预先防备。
典故说明
在宋朝郑文宝所着的《南唐近事》一书中,曾记载这么一个故事:王鲁,南唐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当涂县的县令。他在任上时,贪汙收受钱财。有一天,他在府里批示案件,其中有一个案件是地方百姓联名控告主簿贪收贿赂。王鲁看了吓一跳,事实上收贿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于是在卷宗上批示:你们虽然只是用棍子打草丛,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丛中的蛇,已经有所警惕。这件事一经传扬出去,成为好事的人取笑批评的话柄。后来打草惊蛇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对方有所警觉,而预先防备。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击打草丛以吓走蛇。
使用类别:用在事先防备的表述上。
例句
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
二
语义说明: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对方有所警觉,而预先防备。
使用类别:用在事机败露的表述上。
例句
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装镇定,以免打草惊蛇。
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你调动这么多警力,岂不打草惊蛇?歹徒当然早就跑掉了。
这件事得不动声色慢慢跟他磨,否则一打草惊蛇后,很难说服他。
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松懈后,可一举进攻。
辨识
反义词:不动声色
参考词语
打草蛇惊
汉语拼音:dǎ cǎo shé jīng
解释:犹打草惊蛇。见打草惊蛇条。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卷二》: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蛇)惊。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所示劄子,语简意足,李仓必须留意;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惊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景德传灯录.卷一三》:问:四众围绕,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惊蛇打草
汉语拼音:jīng shé dǎ cǎo
解释:犹打草惊蛇。见打草惊蛇条。
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九齣》:怕惊蛇打草愁将集,亡猿祸木灾还及,侧耳听,停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