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
参考词语
‧拉朽摧枯 ‧拉枯折朽 ‧摧朽拉枯 ‧摧枯折腐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cuī kū lā xiǔ
解释:将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毁,比喻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语本《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后用摧枯拉朽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典故说明
摧枯拉朽指将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毁,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语见于班固的《汉书》。班固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焚书坑儒、箝制思想、烧毁兵器等措施,又集权中央,没有诸侯可以巩固保卫疆土。于是在建国初期,记取秦朝教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军功卓越的人为异姓诸侯王,以巩固政权,这也是汉朝在没有领土和缺乏武器的情况下,短短五年之内能够成就帝业的原因。正所谓,在坚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难,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是受形势所影响。后来摧枯拉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使用类别:用在非常容易的表述上。
例句
推土机像摧枯拉朽似的,轻而易举地将一大片违建夷为平地。
以他的身分地位,帮你解决这件事,如摧枯拉朽般容易,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美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清末革命军一起义,腐败的清廷毫无招架之力,瞬间就如摧枯拉朽般地被推翻了。
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颱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捲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比赛接近终了时,我们已领先一大截,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投进几球,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辨识
近义词:易如反掌、探囊取物、轻而易举、瓮中捉鳖
反义词:坚不可摧
参考词语
拉朽摧枯
汉语拼音:lā xiǔ cuī kū
解释:即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旧五代史.卷二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太宗大度如天,从谏如流,固宜海内英豪,闻风景附,屋彼明社,有如拉朽摧枯也。
拉枯折朽
汉语拼音:lā kū zhé xiǔ
解释:犹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至唐河,天未明,虏骑去我军将近,遂释鞅,会食,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摧朽拉枯
汉语拼音:cuī xiǔ lā kū
解释:即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一○》: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摧枯折腐
汉语拼音:cuī kū zhé fǔ
解释:犹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后汉书.卷一九》: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