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矢之的

众矢之的

参考词语

‧丛矢之的 ‧众射之的 ‧众怨之的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zhòng shǐ zhī dì

解释:指众人射箭的靶子。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语或本《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等传》。

典故说明

众矢之的典源作众射之的。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先是王守仁在军中趁工作闲暇授徒讲学,之后再传弟子徐阶担任内阁大学士时,在京师设讲会讲学,使得讲学风气兴盛起来,造成一股潮流。自此,无论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绅、长老,纷纷开始联合讲会,成立书院,相互应和。万历年间,由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建的东林书院,名号尤其响亮。他们时常讥讽朝政,评论人物,士大夫相继依附,于是和东林书院有关的人都被称为东林党。但也因为名气太大遭到毁谤,气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责难,批评的舆论接连而来,加上几次的政治斗争都和东林书院的人有关,使得众人攻击的目标,都指向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等人。后来众矢之的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目标。

使用类别:用在众人指责的表述上。

例句

小明平时脾气不好,又爱损人,才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你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最好还是少说话、多做事。

你的脾气不好,平时得罪太多人,所以成了众矢之的。

王同学十分不合群,经常在团体唱反调,因此成为众矢之的。

球队本季的战绩不佳,教练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处处受到责难。

由于公司亏损,负责业务部门的王经理成为众矢之的,处境十分艰难。

他屡次假公济私,对上司则逢迎拍马,才会让自己成为同事间的众矢之的。

辨识

近义词:千夫所指、众口交攻

反义词:交口称誉、众星捧月

参考词语

丛矢之的

汉语拼音:cóng shǐ zhī dì

解释:即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

清.谭嗣同《谭嗣同集.报贝元征》:今之原祸始者,必以合肥为丛矢之的。

众射之的

汉语拼音:zhòng shè zhī dì

解释:即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

《明史.卷二三一》:赞曰:……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物议横生,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五》:语云:温饱之家,众怨所归。以一身而为众射之的,方且忧伤虑死之不暇,尚可与言行乐乎哉!

众怨之的

汉语拼音:zhòng yuàn zhī dì

解释:犹众矢之的。见众矢之的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我这当督扦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