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辞严
义正辞严
参考词语
‧正义严辞 ‧义切辞严 ‧义正词严 ‧词严理正 ‧词严义正 ‧辞严气正 ‧辞严义正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解释:义理正当,措词严厉。语本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理直气壮、义正辞约、辞顺理正
典故说明
欧阳修,字扑箨,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卢陵人。为文造语平易而情韵绵邈,诗词清新婉约,为一代文宗。这是欧阳修在读到张续和李常的文章后,写下感想赠与石介的一首诗。诗中提到张续和李常,就像是未经琢磨的玉石,可说是天下的瑰宝。他们的文章严正有力,义理充分,词语质朴而不鄙俗;虽古雅的风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纯而不杂。后来义正辞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辞严意正演变而出,用来指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使用类别:用在言辞正当的表述上。
例句
尽管老王的话说得义正辞严,对方依然不肯接受。
面对师长义正辞严的斥责,他深感羞愧,颇有悔意。
面对这些不实的谎言,我们应该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
对方的要求不合理,让他不得不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
这篇文章说得义正辞严,把政客们的丑恶行径揭露无遗。
他在会议上,义正辞严地指出:只有改变因循苟且的心态,才能为公司带来新希望。
辨识
近义词:仗义执言、理直气壮
反义词:理屈词穷、强词夺理
义正辞严及理直气壮都有义理正大,毫无畏惧的意思。
义正辞严侧重于措词严厉;理直气壮侧重于气势强盛。
义正辞严理直气壮辨似例句
○ㄨ对方的要求不合理,让他不得不~地断然拒绝。
ㄨ○他的个性怯弱,明明是对的事情,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法~地坚持下去。
参考词语
正义严辞
汉语拼音:zhèng yì yán cí
解释:表示正当义理的严厉措辞。见义正辞严条。
明.海瑞〈复徐继斋尚宝少卿书〉:今日归曲直,责意虽不善,其所指则正义严辞,不可破也。
义切辞严
汉语拼音:yì qiè cí yán
解释:道理切实,措词严肃。见义正辞严条。
明.李开先〈十朝诏令序〉:其文之古,惟今上足以同之;其治之盛,亦惟今上足以继之。义切辞严,固已见于中兴之诏。
义正词严
汉语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解释:犹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八》:(刘)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不多一刻,庄大老爷回信已到,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义正词严。
词严理正
汉语拼音:cí yán lǐ zhèng
解释:犹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宋.朱熹〈跋曾南丰帖〉:熹未冠而读南丰先生之文,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常诵习,以为人之为言,必当如此。
词严义正
汉语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
解释:犹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文国谥武宣刘公神道碑〉:公飞三书于交阯,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交阯得书,惶惧请命,而圣许竟莫知所终。
《野叟曝言.第六回》:世兄侃侃而谈,词严义正,孩儿汗下通体!
辞严气正
汉语拼音:cí yán qì zhèng
解释:措词严肃,语气刚正。见义正辞严条。
《宋史.卷三三一》:论曰:……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奇伟。
辞严义正
汉语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
解释:犹义正辞严。见义正辞严条。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书〉: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