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
参考词语
‧口中雌黄 ‧雌黄信口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xìn kǒu cī huáng
解释:雌黄,橙黄色矿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剂,古代用于涂改文字。本指有如口中含着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语本晋.孙盛《晋阳秋》。后用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真相,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妄下雌黄、信口开河
典故说明
信口雌黄原作口中雌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代环境的动荡不安,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许多人都喜欢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每每在谈论老庄玄妙的哲理时,总能侃侃而谈,即使是讲错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随口改正,彷彿嘴里含了雌黄,随时改正,所以大家都称他是口中雌黄。后来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顾事实真相,而随口乱说或妄作批评。出现信口雌黄的书证如清.张云璈〈察吏行〉:太守观察本切近,岂肯信口生雌黄。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不顾事实真相,随口乱说或妄加批评。
使用类别:用在随口乱说的表述上。
例句
一个人要是老信口雌黄,怎会受到欢迎?
老师严厉地批驳了他这些信口雌黄的话。
你简直是信口雌黄,我什么时候打过她啊!
这事关系人家的名节,岂容得他信口雌黄!
他做事向来慎重,从不信口雌黄,搬弄是非。
他就是有个缺点,好发议论,常常信口雌黄。
他专爱信口雌黄,说些无中生有的话,陷害他人。
这种偷窃的事,怎能信口雌黄,硬赖在某人身上?
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随意乱说。
当主管的就该讲实证,如果信口雌黄乱批评,谁会服你?
写讽刺文章难免是要夸大的,但绝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辨识
近义词:口不择言、信口开河
反义词:言之有物、言必有据、信而有征
信口雌黄及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
信口雌黄,侧重于不负责任的评论;信口开河,侧重于漫无边际地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信口开河辨似例句
○ㄨ这种偷窃的事,怎能~,硬赖在某人身上?
ㄨ○他是~胡诌的,可别轻信。
参考词语
口中雌黄
汉语拼音:kǒu zhōng cī huáng
解释:有如口中含着雌黄,能随时改正不合意的语句。见信口雌黄条。
《文选.卷五五》: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幼学琼林.卷二》:口中雌黄,言事而多改移。
雌黄信口
汉语拼音:cī huáng xìn kǒu
解释:犹信口雌黄。见信口雌黄条。
《明史.卷二三○》: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