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chū chū máo lú
解释:初次离开隐居的茅屋。语本《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后用初出茅庐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三顾茅庐
典故说明
《三国演义》记载了一段诸葛孔明出任刘备军师的故事: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有权势的人各个拥兵自重各据一方。汉代宗室后裔刘备,也打着兴复汉室的名号起兵。屯兵新野时,刘备从徐庶口中得知,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识,去了三次,终于以诚意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帮助他打天下。这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经过。当时对于诸葛亮如此备受礼遇,遭到许多人侧目,认为他并无多大才能。在诸葛亮来到军中不久,曹操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来攻。由于两方军力悬殊,形势危急,诸葛亮于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狭小的特性和曹军轻敌的心理设下计谋。他指派赵云为前部,交战时佯装打不过,引夏侯惇的军队深入博望坡,趁机发动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军队再一拥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计,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来不及,结果士兵死伤惨重,刘备军队大获全胜。《三国演义》的作者并以一首诗来形容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借此来讚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劳。后来初出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
使用类别:用在毫无经验的表述上。
例句
我初出茅庐,一切不懂,请大家多指教。
他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果是英雄出少年!
当时我初出茅庐,对行里的规矩根本不清楚。
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他必定相当出色,所以初出茅庐,老总就委以重任。
我虽然初出茅庐,缺少经验,却有一股学习的热诚。
他这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怎比得过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
我怕他初出茅庐,为求表现,埋头硬干,惹了祸还不知。
想不到他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作家十分关爱,指导甚多。
辨识
近义词:初试啼声、初露头角、初露锋芒、涉世未深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形音辨误
茅,音ㄇㄠˊ。茅庐,即草屋。不可写作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