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参考词语
‧仅识之无 ‧略识之无 ‧稍识之无 ‧粗识之无 ‧识之无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bù shì zhī wú (变) bú shì zhī wú
解释:连之、无二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典出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典故说明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到自己六、七个月大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后世便以之、无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如:略识之无、粗识之无、稍识之无、仅识之无等,都指识字不多,学问不高之意,而不识之无则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使用类别:用在才识浅薄的表述上。
例句
脱盲教育就要不识之无的民众,从此能读能写。
连这种兴学的事他都要反对,难怪会遭到不识之无之讥了。
这个国家有太多不识之无的人,致使种种政策无法顺利推展。
曾祖母虽然不识之无,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却也让她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使这些不识之无的农民学会了最先进的农业技术。
她从未想过像儿子这样的智障者,经过特殊教育后,可以从不识之无而认得了一些字。
辨识
近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词:腹笥便便、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参考词语
仅识之无
汉语拼音:jǐn shì zhī wú
解释:识字不多。与不识之无同源。见不识之无条。
《聊斋志异.卷八》:相之曰:子当以术业富。张曰:宜何从?又顾之,曰:医可也。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
略识之无
汉语拼音:lüè shì zhī wú
解释:略为识字。与不识之无同源。见不识之无条。
清.赵翼〈题岫云女史双清阁诗本.诗其四〉:略识之无便目存,生平未上学堂门。
稍识之无
汉语拼音:shāo shì zhī wú
解释:略为识字。与不识之无同源。见不识之无条。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
粗识之无
汉语拼音:cū shì zhī wú
解释:略为识字。与不识之无同源。见不识之无条。
清.雪樵居士《秦淮闻见录》:儿乃秦淮旧人张喜林,蒙公等见招,无可回避。但儿粗识之无,不通文艺。于鹫峰寺前,逢旧好张质夫强与俱来,诗则质夫口占也。
识之无
汉语拼音:shì zhī wú
解释:识字极少。与不识之无同源。见不识之无条。
宋.黄庭坚〈嗣深尚书子弟晬日〉:渐指家人知姓字,试看屏上识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