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

参考词语

‧不时之须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bù shí zhī xū

解释:不时之需之需,典源作须。须义同需。指随时的需用。#语本宋.苏轼〈后赤壁赋〉。

典故说明

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后赤壁赋〉作于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不时之须一语即见于〈后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于是起了酒兴。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后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劄子〉:监司不卹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随时的需用。

使用类别:用在可能需求的表述上。

例句

平日做好准备,碰上不时之需时,就不会手忙脚乱。

旅游在外,他总是随身携带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

天空看起来阴阴的,说不定会下雨,你该带把伞,以备不时之需。

妈妈总是在银行户头里留一笔钱,以备日后有不时之需,可以随时取用。

近来天气干旱,随时有限水的可能,所以社区里安装了大型水塔,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词语

不时之须

汉语拼音:bù shí zhī xū

解释:即不时之需。见不时之需条。

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宋.陈亮〈送徐子才赴富阳序〉:平时所以为民虑者甚周,缓急不时之须,亦为民计而已矣。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