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
参考词语
‧不谋同辞 ‧不谋而同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bù móu ér hé
解释:事前未经商量,后来意见作为却一致。语本《汉书.卷一○○.叙传上》。△不约而同、不谋而信
典故说明
不谋而合原作不谋而同,见于《汉书.卷一○○.叙传上》。班彪是班固的父亲,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汉末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二十余岁的班彪避难于天水,依附于反对新莽的隗(ㄨㄟˇ)嚣,并借机对他晓以大义,希望他能归附汉室。有一次,隗嚣问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毁,战国群雄并起,天下分裂,历经好几代才又归于统一。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认为天下将由谁来统一?班彪便回答道:汉室之所以衰亡,是因为成帝当年过度借重外戚势力处理国政,让王氏家族掌握大权,接下来哀、平二帝在位时间又短,所以才会让王莽有机可趁。但王莽虽然取得政权,却没有获得民心,天下百姓其实无不盼望能脱离其统治。十几年来,人心思变,群雄并起,各处好汉未事先商量,就都以恢复汉室为号召。从这里应该可以明显看出,未来将会是谁统一天下。班彪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告诉隗嚣天下仍是属于汉王朝,况且各路豪杰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这样的形势也是隗嚣所不能阻挡的。后来不谋而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事先未经商量,而意见、行为却一致,出现不谋而合的书证如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即用以描述有二人各自传述其所见之石子冈灵异现象,两人并不相识,但所说的内容却相吻合,干宝借以强调此说的真实性。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事前未经商量,后来意见作为却一致。
使用类别:用在正好一致的表述上。
例句
这个产品的企划方向,和目前的市场需求不谋而合。
这对好朋友的默契十足,所做出的决定总是不谋而合。
他们两个个性不同,但对于这个问题的想法却不谋而合。
当经理要我们推荐理想人选时,我们不谋而合地说出同一个人的名字。
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竟然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辨识
近义词:不约而同
参考词语
不谋同辞
汉语拼音:bù móu tóng cí
解释:事先未曾约定,说出相同的话。犹不谋而合。见不谋而合条。
《琱玉集.卷一四》:诸侯不期而会,不谋同辞,皆言纣可伐。
不谋而同
汉语拼音:bù móu ér tóng
解释:犹不谋而合。见不谋而合条。
《汉书.卷一○○》:十余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
宋.苏轼〈居士集叙〉: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