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
不毛之地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bù máo zhī dì
解释:毛,种植五穀。不毛之地指坚硬瘠薄、不适种植五穀的土地。语出《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后用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不食之地
典故说明
据《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时候,楚庄王因郑国有二心,而率领大军加以讨伐。城破之日,楚军开进郑国城郭大门,郑国国君襄公,在街口跪接庄王,向楚庄王请罪,并且请求楚庄王可怜他这个战败之人,赐给他一块不毛之地,好让他和一些老人们去安度残年。楚庄王因见郑襄公有心悦臣服的意思,因此就退兵而去。不毛之地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指坚硬瘠薄、不适种植五穀的土地。后则用来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
使用类别:用在土地贫瘠的表述上。
例句
一旦受到核子辐射汙染,再好的良田也会变成不毛之地。
这片山坡之所以成为不毛之地,正是人为滥垦滥伐的结果。
经过先民们的辛苦开垦,原来的不毛之地终于变成了一片沃野。
这块不毛之地如果善加规划利用,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休闲公园。
自从郊外那片不毛之地突然涌出石油之后,原本冷清的小镇就渐渐繁荣起来了。
这里原来是块不毛之地,想不到今天居然高楼大厦林立,竟成了地价最高的精华区。
辨识
近义词:不食之地
反义词:鱼米之乡、膏腴之地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