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绿石Glauconite

海绿石Glauconite

化学成分:(K, Na)(Fe3+, Al, Mg)2(Si, Al)4O10(OH)2物理性质:海绿石一词早期文献用法模糊,多泛指浅海沉积物中之绿色小球体,现代海绿石的矿物定义是专指二八面体云母,富含铁分,八面体中Fe3+>>Al,亦或指富铁之伊来石。近似之比重2.4~2.95,硬度2,底面(001)解理完全。颜色翠绿至黄绿色。氧化之后呈棕色至黑色。在沉积岩中多丸粒状或书册状。产地与产状:在中部到西北部之渐新世与中新世地层都多少含有海绿石,在台中地区较为密集,常结集成纹层或成海绿石带(图8-22-1),主要地带如台中县之水长流层、国姓层与,公布于南投之二尖山、集集大山、大坑、粗坑一带。再至北部如坪林溪地区,沿北海岸之五指山层上部,青潭层以至东北角鼻头层等之始新统,以至中新统地层都有出现,但至锦水页岩以上地层,则不多见。:Ichimura(1940)最早注意之海绿石,在其1940年之专刊中,叙述颇详。近年又有林泗滨和林政德(Lin & Lin, 1993)、张郇生等(1994)作更新方法的研究与解释。:海绿石之产状,本是沉积岩中的自生性绿色砂粒状矿物,在显微镜下可见有两种形态:(1)呈小卵形的小丸子(peloid)或小圆团(图8-22-2a),(2)呈云母状之册状连晶(图8-22-2b),大的丸粒可达约3公厘,小者不及1~2公厘。丸粒内部,多有含有物,包括方解石、菱铁矿、黄铁矿(多呈八面体)、石英和其他黏土,如膨润石(图8-22-2a),也有单独由海绿石填充在有孔虫壳内的。在显微镜下,海绿石有明显变色性,尤其是云母状连晶,由黄绿色(云母解理面呈南北方向),至蓝绿色(解理面作东西方向)。但在所谓似海绿石丸粒(glaucony)而呈蓝色者,却是主由绿泥石所组成。海绿石也有会沿云母、长石,尤其是微斜长石之解理面侵入,到此等矿物内部。密集之海绿石岩颇沈重,呈墨绿色,颇有几分似玄武岩之外观。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