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

不动声色

参考词语

‧不动声气 ‧不发声色 ‧声色不动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变) bú dòng shēng sè

解释:一声不响,不流露感情。语本唐.韩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许国公赠太尉韩公神道碑铭〉。后用不动声色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

典故说明

不动声色原作不发声色。韩越是唐代文学家,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气势宏伟、融会古今,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为学高识广,曾任国子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教授,颇负盛名。当时的中书令许国公赠予太尉韩公神道碑,请韩越代为撰写碑铭。韩越在碑铭中写到太尉韩公为人处世的特点:与人保持距离,不和任何人嘻笑亲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轻松笑语,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还要贵重的赏赐一般;他在判案时也从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严明,只就法律论断,因此几乎没人敢犯法。后来不动声色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如《水浒传》第八六回: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大驱宋军人马,逩来夺取幽州。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

使用类别:用在镇静低调的表述上。

例句

他要以为我不动声色就表示屈服,那他就搞错了!

别看他不动声色的样子,其实他内心也是紧张极了。

让我先不动声色地静观对方的反应,再决定行动方向。

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他居然还能不动声色,真是沉得住气。

这件事我们得低调处理,所以先不动声色看看情势演变再说。

他发现小偷时,并没有惊慌,只是不动声色地通知警方赶来逮人。

小李反覆试探,想要套出他的真心话,但他都不动声色,守口如瓶。

他不打算马上表态,只好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先听其他人的意见。

面对这等大事,他居然还能保持一付不动声色的样子,真是胆识过人。

原想他连女朋友都没有,没想到他不动声色就结了婚,真吓我们一跳。

辨识

近义词:不露声色

反义词:形于辞色

参考词语

不动声气

汉语拼音:bù dòng shēng qì (变) bú dòng shēng qì

解释:犹不动声色。见不动声色条。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不发声色

汉语拼音:bù fā shēng sè

解释:犹不动声色。见不动声色条。

唐.韩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许国公赠太尉韩公神道碑铭〉:其罪杀人,不发声色。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故无敢犯者。

声色不动

汉语拼音:shēng sè bù dòng (变) shēng sè bú dòng

解释:即不动声色。见不动声色条。

《元史.卷一三七》:时虽甚危急,阿礼海牙朝夕出入,声色不动,怡然如平时,众赖以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五》:高文良公巡抚江苏,为制府某所凌,势岌岌乎殆矣,而公声色不动。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