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铁矿Vivianite

蓝铁矿Vivianite

化学成分:Fe3(PO4)2.8H2O物理性质:蓝铁矿属单斜晶系,晶癖为沿c轴伸长之柱状体,集合体呈放射状、球状或土状,硬度小(1.5~2),比重2.68。当其原初在还原环境中生成时为白色至乳黄色,但暴露空气中会渐渐转成蓝色至暗蓝色,依氧化程度而异。产地与产状:此矿物在多见于第四纪之泥质沉积物中,常与泥煤共生,因其在润湿时为无色土状物或微细晶体,故在野外润湿的岩层中不易发觉,但此矿物在空气中干燥后会氧化,而呈现灰蓝色之粉末状附着物,甚易认识(图5-19-1)。就作者已知有以下几处地点:A.产于台北盆地第四纪松山层顶部之泥炭层中,曾见于:1.台北市的新生南路与信义路交叉口附近之新生南路地下一至三公尺深处泥炭层中。2.内湖区大湖(西湖)1990年前后在挖濬时,于湖底泥层中挖出许多碳化漂木,在其裂缝与孔隙中都含有斑点状蓝铁矿。3.最近台北盆地的地质钻井,在板桥层(相当于新庄层下部)的缟状(纹泥状)泥质页岩中也出现许多蓝铁矿的斑点。这些蓝铁矿均成绿豆至黄豆般大小,呈土状斑点附着于泥炭上或散布在泥岩中,作者曾作XRD与SEM鉴定,发现均为隐晶质状态,在SEM下仍未能见到其个别晶体。B.埔里镇鱼池至加道班有厚层之含泥煤黏土层,在其上部黏土层中也见过有蓝铁矿斑点。C.以上所述均属土状之隐晶质蓝铁矿,而目前所知唯一蓝铁矿单晶体,是由陈文山教授采自埔里的含泥炭黏土层上面的砾石层中,附着在泥岩暴露面上,晶体长达一公分,灰蓝色。D.其他可能的产地,相传澎湖群岛曾产出蓝铁矿,但地点不详。推想亦可能与泥煤产地有关。西南部之淡水湖相沉积地层中也很可能有蓝铁矿产出,该矿物之磷素可能来自于腐化的草木。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