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

参考词语

‧冰散瓦解 ‧瓦解土崩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解释:土石崩塌、砖瓦破碎。比喻人民的反抗,及政权内部的争斗。语本《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后亦用土崩瓦解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分崩离析

典故说明

土崩是指土石崩落,则土石之上的东西,必然随之消解倾覆。瓦解则是指砖瓦破碎。砖瓦破碎可以再行修复,较之于土崩,相对损害程度较轻。在汉代,徐乐为劝谏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所以曾上书谈到当时的国家情况,分别用了土崩与瓦解这两个语词,加以说明二者的不同,借此劝导武帝施政爱民。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实况是这样的︰西汉自汉初的文景之治,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充沛。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建立年号,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并取消和亲、主动出击匈奴,使得汉朝声威大振。但长期对外用兵,让原本丰裕的国力消耗殆尽。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武帝又开纳捐之例,定盐铁酒国营专卖,设均输平准法,但诸多措施,仍无法挽救日渐颓败的国势。而以钱买爵,造成贪污风气;重用酷吏,律令严苛,更使臣民刑狱甚滥,生活痛苦。徐乐亟思挽救国势,便上书向武帝陈述治国之道,他特别强调地举史事说明:国家最大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所谓的土崩,就是人民因为不堪暴政之苦,终于群起反抗。所谓的瓦解,就是政权内部的互相斗争。土崩将让旧有的政权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权;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变而已。徐乐希望能惕励武帝不可一味地穷兵黩武,更应该体谅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够真正安居乐业,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写〈秦纪论〉时,土崩与瓦解已经合用,作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后来土崩瓦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此语另见用于《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时代较多疑虑,故仍以《史记》为源。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土石崩塌、砖瓦破碎的情景。

使用类别:用在屋舍崩塌的表述上。

例句

可怕的土石流让许多屋舍土崩瓦解。

看到地震后灾区土崩瓦解的镜头,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语义说明: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

使用类别:用在溃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

民心士气凝聚不易,但要它土崩瓦解可快得很。

许多的旧制度在一连串的改革后,正处于土崩瓦解中。

这个计划得由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任何人离开,都将使计划土崩瓦解。

经理要是一直如此刚愎自用,最后一定众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有人在股市不断散播谣言,好不容易重建的投资人信心,又再次土崩瓦解了。

辨识

近义词:支离破碎、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反义词: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坚如磐石

土崩瓦解及分崩离析都是用来形容组织团体的破裂。

土崩瓦解侧重于组织团体结构的垮台、崩解 ;分崩离析侧重于组织团体内部的离散、分裂。

土崩瓦解分崩离析辨似例句

○ㄨ这个流氓帮派的成员陆续被警方逮捕后,终将会走上~的命运。

ㄨ○老人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事业王国顿时~。

参考词语

冰散瓦解

汉语拼音:bīng sàn wǎ jiě

解释:犹土崩瓦解。见土崩瓦解条。

《三国志.卷二一》: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瓦解土崩

汉语拼音:wǎ jiě tǔ bēng

解释:即土崩瓦解。见土崩瓦解条。

《汉书.卷五一》: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者,未必非济北之力也。

《英烈传.第五二回》:是以有志之士,乘势而起,或假元世为名,或托香车为号,由是天下瓦解土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