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

参考词语

‧伐异党同 ‧标同伐异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dǎng tóng fā yì

解释: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语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后用党同伐异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结党营私

典故说明

党同伐异意思是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汉初采黄老治术,主张无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汉武帝刘彻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时间儒学兴盛起来,学者经常聚集讨论,以致宣帝时召集诸儒在石渠阁讲论六艺。在评议《公羊》、《穀梁》时产生分歧,引发争论,以致有党同伐异之说。也就是观点相同的人结为同党,攻击观点和自己不同的。后来党同伐异演变为成语,用来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使用类别:用在结同排异的表述上。

例句

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并蓄。

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应当容许不同的见解存在,而不能党同伐异,排斥不同学派。

政党虽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若是人人党同伐异,不问是非,反而是开民主倒车。

辨识

近义词:引绳排根、结党营私

反义词:同心协力、周而不比、无偏无党

党同伐异及结党营私都有勾结同党的意思。

党同伐异侧重于勾结同党以打击异己;结党营私侧重于勾结同党以谋求私利。

党同伐异结党营私辨似例句

○ㄨ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应当容许不同的见解存在,而不能~,排斥不同学派。

ㄨ○目前官场上最严重的弊端,就是~,贪图私利。

参考词语

伐异党同

汉语拼音:fā yì dǎng tóng

解释:犹党同伐异。见党同伐异条。

《明史.卷二二五》:给事中李成名复劾焕伐异党同,焕遂称疾笃,坚不起。

标同伐异

汉语拼音:biāo tóng fā yì

解释:犹党同伐异。见党同伐异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谢镇西书与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