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

参考词语

‧死有余咎 ‧死有余罪 ‧死有余责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sǐ yǒu yú gū

解释:辜,罪。死有余辜形容罪恶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语出《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路温舒》。

典故说明

汉代路温舒,字长君,鉅鹿东里人,为人勤学不倦。汉宣帝刚即位不久,任职狱官的路温舒就上书建议宣帝开仁德之心,减缓犯人的刑期。他认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是因为狱官执法过于严苛,而秦朝之所以会灭亡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和古代狱官相比,现今狱官太过草率不人道,因为他们一方面害怕执法有过失受到处分,一方面为了顺利结案,于是对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强认罪。以这种不当手法取得的供词,即使最后是由咎繇来断案,也会认为人犯实在罪恶深重,连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够听取各方谏言,废除严苛的刑罚,让天下回归太平。死有余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罪恶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罪恶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

例句

这个坏人罪孽深重,恶贯满盈,的确是死有余辜。

这种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奸臣,真是死有余辜。

像他这种十恶不赦的罪人,即使千刀万剐,依然死有余辜。

这批死有余辜的歹徒终于被制裁了,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辨识

近义词: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罪该万死

参考词语

死有余咎

汉语拼音:sǐ yǒu yú jiù

解释:即死有余辜。见死有余辜条。

宋.宋祁〈代陈州章相公乞致仕第一表〉:玷廊庙之仪型,被史家之贬戮,死有余咎。

死有余罪

汉语拼音:sǐ yǒu yú zuì

解释:即死有余辜。见死有余辜条。

《史记.卷一○六》:乃出诏书为王读之。读之讫,曰:王其自图。王曰:如卬等死有余罪。遂自杀。

《五代史平话.唐史》:臣待罪外镇,不能宣国威灵,致车驾蒙尘,生灵涂炭,死有余罪,敢逃司败之诛?

死有余责

汉语拼音:sǐ yǒu yú zé

解释:形容责任重大,到死都无法卸责。见死有余辜条。

《汉书.卷八六》: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歎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宋.苏轼〈到昌化军谢表〉: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