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参考词语

‧辟君三舍 ‧退徙三舍 ‧避君三舍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指作战时,将部队往后撤退九十里。◎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后用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人相争。

典故说明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接着又怂恿晋献公派兵捉拿另外二个儿子重耳、夷吾,两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国。后来晋献公过世,奚齐也被臣下所杀,这时逃亡国外的夷吾则回国继位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害怕重耳会回国谋夺君位,于是派人暗杀重耳。此时重耳则是在国外继续着流亡的日子,其间经过许多国家,但大部分国家的君王对他都不怎么礼遇。最后到了楚国,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并且问说: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将要如何报答我呢?重耳说:奴僕和玉帛,楚国本来就有;珍禽异兽的羽毛皮革,则是楚国的特产。这些东西您多得是,我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回报您!楚成王说:虽然如此,还是说说可以报答我的方式吧!重耳于是回答说:假使托您的福,让我得以回到晋国,万一将来晋、楚之间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那我一定会要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来报答您的恩惠。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楚军仍然继续进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对抗了。后来从言里的原文辟君三舍演变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人相争。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人相争。

使用类别:用在谦退让步的表述上。

例句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遇事就退避三舍不是我的作风,我一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

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辨识

反义词:周旋到底、当仁不让

参考词语

辟君三舍

汉语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解释:礼让君而退避三舍。见退避三舍条。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徙三舍

汉语拼音:tuì xǐ sān shè

解释:犹退避三舍。见退避三舍条。

汉.王充《论衡.变虚》: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避君三舍

汉语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解释:礼让君而退避三舍。见退避三舍条。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送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