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参考词语
‧刚愎自任 ‧刚戾自用 ‧刚褊自用 ‧专愎自用 ‧强愎自用 ‧愎过自用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释:愎,任性、固执。刚愎自用指性情倔强,自以为是。#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师心自用
典故说明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春秋鲁宣公十二年时,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国于是派荀林父等人率军前往援助郑国。当晋军正要渡河时,却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而统帅荀林父在分析形势后,认为不能轻率地进军与楚国交战,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国。然而大将先縠(ㄏㄨˊ)却不听指挥,自行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去追击楚军。荀林父发觉后,已无法阻止,只好下令全军前进。楚王听说晋军已经渡河追来,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孙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军队继续南撤回国。但是大夫伍参却力劝楚王应该出兵与晋军交战,他认为晋军的荀林父才刚新任统帅,威信不高;而将军先縠又固执刚愎,不听指挥;其余将领也都意见不一,使得部下无所适从。这时若是楚军出战,必定可以胜利。楚王听了伍参的话,就下令停止撤退,回师北进,迎击晋军,果然打败了晋军。后来刚愎自用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用来形容先縠的刚愎一语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性情倔强,自以为是。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性情倔强,固执己见。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固执专断的表述上。
例句
想不到他如此刚愎自用,怎么劝都没用。
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彿在对牛弹琴。
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
老王一向刚愎自用,无论别人怎么反对,他就是要硬干。
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他总是自以为是,从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得令人无法忍受。
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系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辨识
近义词:一意孤行、自以为是、自矜自是、固执己见、师心自用、独断专行
反义词:不耻下问、从善如流、从谏如流、虚怀若谷
形音辨误
愎,音ㄅ|ˋ。任性、固执。不可写作复。
刚愎自用及师心自用都有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人意见的意思。
刚愎自用侧重于态度强硬、任性而固执;师心自用则自以为是而固执。
刚愎自用师心自用辨似例句
○○当主管的切忌~,才能察纳雅言。
○ㄨ这个人素性~,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参考词语
刚愎自任
汉语拼音:gāng bì zì rèn
解释:犹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四》:荆公刚愎自任,新法烦苛,毒流四海,不忍君子之见排,甘引小人以求助,卒为其所挤陷,此岂天也哉!
刚戾自用
汉语拼音:gāng lì zì yòng
解释:犹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史记.卷六》: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刚褊自用
汉语拼音:gāng biǎn zì yòng
解释:褊,狭。刚褊自用,义近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宋.苏轼〈提举玉局观谢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刚褊自用,可谓小忠。
专愎自用
汉语拼音:zhuān bì zì yòng
解释:犹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臣寮上言》:侂冑罪状着明,人怨神怒,而犹专愎自用,殊无悛心。
强愎自用
汉语拼音:qiáng bì zì yòng
解释:犹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宋史.卷二九九》:而恕等强愎自用,莫肯询问。
愎过自用
汉语拼音:bì guò zì yòng
解释:犹刚愎自用。见刚愎自用条。
《吕氏春秋.孟夏纪》: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