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邪归正
改邪归正
参考词语
‧去邪归正 ‧反邪就正 ‧反邪归正 ‧弃邪从正 ‧弃邪归正 ‧矫邪归正 ‧背邪向正
拼音与解释
汉语拼音:gǎi xié guī zhèng
解释:改、归,典源分别作背、向。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语本汉.应劭《汉官》。△弃暗投明
典故说明
改邪归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汉时期,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汉代的九卿分别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僕、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东汉献帝时迁都于许,典章湮没,应劭于是缀集所闻,着成《汉官》(亦称《汉官仪》)一书,记述汉代典章制度及职官礼仪。应劭在提到卿这个官职时,认为它有彰显、光明之意,具有背弃邪道,趋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显国家的道德。后来改邪归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出现改邪归正的书证如《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望大王改邪归正,就有道而去无道,则邦国之幸。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改正错误的行为,返回正途。
使用类别:用在改过悔悟的表述上。
例句
虽然他从前做了不少恶事,但如今已经改邪归正了。
一个坏人如果能改邪归正,我们应该给他自新的机会。
一个改邪归正的人,我们应该欢迎他,不可心存偏见。
只要你有改邪归正的决心,每个人都愿意全力协助你。
这篇报导记述了一个罪犯如何改邪归正的过程,读来十分感人。
你那么年轻就干起非法勾当,为什么不改邪归正,找份正经的工作?
在宗教力量的感召下,这位烟毒犯不但改邪归正,并成为宣导戒毒的义工。
他决心把自己改邪归正的心路历程写成一本书,提供给迷途少年做为借鑒。
辨识
近义词:改恶从善、改过自新、弃暗投明
反义词:怙恶不悛、执迷不悟
改邪归正及弃暗投明都有改正过失,回到正途的意思。
改邪归正侧重于改正错误行为;弃暗投明侧重于改变立场。
改邪归正弃暗投明辨似例句
○ㄨ在宗教力量的感召下,这位烟毒犯不但~,并成为宣导戒毒的义工。
ㄨ○我方利用广播劝告敌军~,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参考词语
去邪归正
汉语拼音:qù xié guī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关公曰: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元绍拜谢。
《西游记.第一九回》:高老见这等去邪归正,更十分喜悦。
反邪就正
汉语拼音:fǎn xié jiù zhèng
解释:即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三国志.卷八》:若股肱忠良,能效节立信以辅时君,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反邪归正
汉语拼音:fǎn xié guī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
弃邪从正
汉语拼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三国志.卷三三》: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弃邪归正
汉语拼音:qì xié guī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因此贼将皆感泣,倾心露胆,弃邪归正。
清.钮琇《觚賸.卷七》: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矫邪归正
汉语拼音:jiǎo xié guī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晋书.卷一二二》:史臣曰:……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鸣檄而蕃晋朝,仗义而诛丑虏,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背邪向正
汉语拼音:bèi xié xiàng zhèng
解释:犹改邪归正。见改邪归正条。
《北堂书钞.卷五三》:卿,彰也,明也。言当背邪向正,彰有道德。